• Mar 12 Wed 2008 00:06
  • NOTE

1.帶著問題去讀論文,讀的時候都只圖回答你要回答的問題。
2.選擇性地閱讀,由粗而細。
3.注意讀論文的次序,根據上一層知識就可問出下一層更細緻的問題,再根據這些更細緻的問題去重讀,理解到更多的內容。一整批一起讀懂到某個層次,而非逐篇逐篇地整篇一次讀懂。
4.論文報告的要求與技巧
(1) 投影片第一頁必須列出論文的題目、作者、論文出處與年份。

(2) 以下每一頁投影片只能講一個觀念,不可以在一張投影片裡講兩個觀念。

(3) 說明這篇論文所研究的問題的重點,以及這個問題可能和工業界的哪些應用相關。

(4) 清楚交代這篇論文的主要假設,主要公式,與主要應用方式(以及應用上可能的解題流程)。

(5) 說明這篇論文的範例(simulation examples and/or experiments),預測這個方法在不同場合時可能會有的準確度或好用的程度

(6) 你個人的分析、評價與批評,包括:(6A)這篇論文最主要的創意是什麼?(6B)這些創意在應用上有什麼好處?(6C)這些創意和應用上的好處是在哪些條件下才能成立?(6D)這篇論文最主要的缺點或侷限是什麼?(6E)這些缺點或侷限在應用上有什麼壞處?(6F)這些缺點和應用上的壞處是因為哪些因素而引入的?(6G)你建議學長學弟什麼時候參考這篇論文的哪些部分(點子)?


本文引用自 meomi - 又來一篇與論文寫作以及presentation相關的資訊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突破每一階段可能會遇到的障礙、罩門
把自己一直被重複指到的點寫下來,去了解為什麼會這樣?
然後找到可以解決的方法,突破!
2.寫論文就像打仗一樣,要一股作氣,不要一直怠惰時間,
不要到了報告前一天才在時間壓力下完成東西,那之前有時間會什麼不做?
要規劃時間,安排進度,時間一到就要開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寫下,
每個時間都要有東西都要有進度產生,以利之後順利把東西做串聯。
3.研究問題的確定很重要,確定之後就要一直想著它,隨時隨地,時時刻刻,
而不是一直發現新大陸,很容易被新文獻、新變項帶著走,覺得這也可以那也很好,
舉棋不定,到最後會發現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
4.看過的文獻不管有無相關、重不重要,看過,就要留下紀錄,
每看完一篇文獻,就要逼迫自己寫下一些東西,做摘要、紀錄等等,
用處很大,因為不知道哪天會回來使用,發現到它的價值。
5.研究動機並非理由那麼簡單
6.時間不是問題而是一種選擇
7.學會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而不是被文獻牽著鼻子走,
有時候理論與現實生活不見得完全相符。
8.研究生必備:學會怎麼問問題、養成寫論文的能力、時間規劃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rry今天沒投影片,讓原本就難聽懂的東西更霧煞煞了...
真對不起大家,下次會改進!!!

還有我的組織能力還有待加強,東一塊西一塊無法串聯的,
連標題都沒有,排列組合也不對,沒有起承轉和,大家還要幫我湊合,真是慚愧阿...
謝謝小p與宜庭的提醒,下次我會把例子或者是自身經驗擺在前面,再做文獻整理,
讓大家了解我的動機之後,也比較有個大概,知道我想做的東西是什麼,
謝謝麥狗的回饋,還一直幫我想可以看什麼樣的東西,以及方法上的建議等等,
我想我對於主題的方向其實還不是非常確定,
關於關係這部份的構念及相關聯的東西的了解也還不夠,
我想我會先針對這樣的不足,利用寒假這些日子來做更深的了解。

今天真的很開心可以跟大家共享美好的時光,
聽到學長姐的甘苦談、辛酸血淚史,就像雅芬說的,可以預見自己未來的樣子,
但我想那都是必經之路,而我希望能帶著你們給予的提醒、指導與建議,
排除萬難,走出迷霧,邁向康莊大道,與論文攜手走向紅毯,步入禮堂,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總覺得時間在soio裡都過得好快喔,六個小時看似漫長,一轉眼就過去了,
可是受益良多,謝謝大家!! :)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20 meeting心得
從麥狗研究中提到的"identity"中發現,
要從文獻中去設定自己研究論文中的一些相關構念時,
要先清楚文獻中提及的構念,其本質為何?在什麼脈絡下?
很多構念表面上看起來是同樣的字眼,
但實際是本質卻是不同的,視研究者在論文中所設定的脈絡而定,
或者在同一個層次下,當對象不同時,其所呈現的內容也會不同,
因此研究中必須要針對這些容易混淆的構念有相當的了解,
清楚各自的定義,區辨出它們的不同,
更懂得在什麼樣的脈絡下,可能選擇使用哪一個會比較貼切及適用,
如果誤用,則可能會導致一連串的錯誤,
就像要把不合身的衣服硬是套在自己身上,可能會把衣服扯破。

另外,從小p研究中談到引用的問題,
一篇文獻,或一本書,要如何去引用?
為什麼要引用?引用的那些文字與你的研究又有什麼關聯?
像這次小p所要引用的「不用數字的研究」書中作者所提到的評估質性研究的七項原則,
是不是要把這七項原則都一一做介紹?這樣的動作與研究內容有無關聯?
討論出來結果似乎是沒有必要,只要直接把原則的大標題引出來,
將這些原則套入自己研究中與其相關的內容即可,
避免出現一些無關不必要的字句,否則可能只會讓讀者愈看愈糊。


12/27 meeting心得
鍾老師說道,有些很好的實務問題不見得是好的研究問題,
反而是要看你所研究的問題使否具實務性?能否操作?
就像之前詠絮想要研究政治人物脈絡下的「光說不練,只做不說」,
這樣的研究想必對於現今紛亂的社會中有所幫助,很具實務性,
但同樣的混淆變項太多,有很多大環境下的因素是我們無法去控制的,
在操作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還是要回來看想研究的主題是什麼,
然後選擇適當的脈絡去做,之後再去選擇適用的研究方法,可能會比較好。



還有我要跟各位說sorry,那天實在是太失態,
我想澄清的是,我並不是因為覺得鍾老師要拋棄我們而落淚,
事實上也不是如此,
實在是當下的氣氛太過於沉重與感傷,讓我一時無法控制,
而禎理說的我是依附性情感,這句話點醒了我,
一直以來,好像習慣前方有個領導或者督促我前進的人,
這樣的習慣讓我產生了依賴,就像跟著旅行團去旅行一樣,
因為有導遊,所以自己不需要去記得路段,只要跟著導遊走就對了,
卻不知道導遊不可能隨時都在我身邊的,我必須也要學著認路、學著靠自己才行。
那天聽到這樣的消息後,我突然有種手足無措的感覺,
也許也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還不足,還不夠紮實,對於這樣的自己開始感到害怕,
因此希望能藉由多一些的相關課程來讓自己學習更多,更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
而這樣的東西也必須藉由老師們從中指導,才能獲得的。

這學期快接近尾聲了,可是我好像才剛剛開始進入、開始融入,
說實在學得還不夠多、不夠廣、不夠好,所以下個學期將是重要的一環,
唉唷,總之就是如此啦!這是我的自白...
最後再次說聲抱歉! 希望我那天一時的情緒沒有造成老師的困擾。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到佳玟學姊的報告,感覺整個很不一樣,
不管是投影片的內容、報告架構、連方式也不太一樣,
整個流程下來好連貫,而且報告流暢度也夠,
很佩服這樣的能力!!!
其實在禎理質疑她的推論太過簡潔,連續性、連結強度不夠前,
我還沒發現到這樣的問題。
可能自己的組織能力、敏感度還不夠的問題,
還不能在聽到的當下就察覺到,反而有點被牽著鼻子走的感覺,
這部份也是我一直想改進的。

另外就是表達的問題,不管是佳玟學姊或是禎理、儷瑋的報告,
其實應該說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
有些用字或者表達的方式不同,就會讓聽者有不同的感受,解讀的當然就不同,
真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時候表達的不清楚,就會讓人有所誤會,
或者辭不達意,沒辦法把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表達請楚給聽者,讓聽的人一聽就明白。
所以不只是在適當的點用對詞彙,報告者的表達也同等重要,
畢竟傳達,是雙方面,(咦?怎麼好像講到詠絮的研究來了...)
哈哈!!總之就是這樣啦!!!我希望可以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學習,增強這樣的能力,
暢通無阻!!!!!!!!!!!!!!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是強調脈絡的重要性!!
論文中的整個架構的循序漸進,
不管是在緒論、動機與目的、研究問題、文獻回顧等等,
在要帶入主題之前,提出一個,不管是文獻中的擷取片段也好、或者一個想法、疑問也好,
都要清楚知道妳提出這樣子一個呈現的目的是什麼?
而其中,這些東西是否又能夠合理的串連起來?
是否能夠真正帶出你想要研究的主題?
其鋪陳、脈絡都要很仔細的陳述,排列組合也應當循序漸進、有清楚易見的起承轉合,
才不致讓人看了一頭霧水,搞不清楚你的整個架構,
而表達方式與用詞也應合理易懂,做一個完整的包裝,至少會讓閱讀者有賞心悅目之感。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從滿玲老師對於麥狗的回饋中了解到,寫一篇論文研究中,前置作業的重要性。
   廣泛的看paper事實上有很大的好處,不僅可以引發許多想法,在思考這些想法
   的歷程中,自己也可以找到一條出路,讓這些想法愈來愈聚焦,之後再回顧文獻時,
   必定有極大的幫助!
2.鍾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沒有什麼研究是不能做的。」
   因為社心重視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因此許多這方面的研究似乎較把焦點著重在
   操弄獨變項後,依變項的變化,一篇研究的焦點到底擺在哪裡,必需要清楚讓人了解。
   先看看過去別人做了些什麼,從現有文獻中去思考,引發想法,找到idea,
   在與自身生活經驗做連結,對於研究的進行似乎會比較順利,前後組織起來也比較容易。
3.所謂見人所不能見,其實也就是要回答一個答案未知的問題,之前常常說到的,
   別人做過的你為什麼還要做? 就是要找到前所未有的創見,這樣的研究才能找到定位,
   而如果做出的結果,是一般人、普羅大眾也可以想出來的,那努力似乎也是白費了!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大點--
找到想做的主題之後,更重要的是怎麼做?How的部份,
也就是你想關心的是哪個議題,要在哪個context底下做這個主題。
而這關係到要用什麼研究方法、研究工具?
又怎麼樣做比較切實際,有一定程度信效度,
還有,你所選擇的context,做出來的結果帶來什麼影響?
也就是貢獻在哪?研究定位在哪?

一個選擇可以牽涉到好多個相關聯的東西,而且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可見這個選擇有多重要! (足以影響一生呀!!!)
我們必須要考量許多現實因素,當然免不了最棘手的就是能不能如期畢業,
所以說,萬事起頭難阿!!! 用這句俗語來形容應該很貼切~

學期都過一大半了...腦子裡還是沒有什麼頭緒,
真的要好好來思考了!!!!!!!唉
一起加油囉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穗雯,我姓徐。
大學在高醫呆了四年,
然後很幸運的可以留在熟悉的環境繼續研讀,
很高興加入高醫社心工商組這個大家庭(華人華人XD)。
大家都很好。耶耶~
好吧廢話不多說,請大家以後多指教。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避免忘記或是所謂的fu沒了,所以趕緊po上來。
以下是今日group meeting後的感想:

1.如果研究方法用的是問卷調查,研究者要如何使受訪者對於你的問卷感到興趣?
   這是今天鍾老師對於麥狗的研究所提出的疑問,我覺得蠻值得思考的。
   我們總是怕問卷設計不佳,沒有信效度,所以把重點心力都著重在上面,似乎忽略了
   在找到受訪者填寫問卷時,他們所反應的心態是如何? 當然,如果受訪者很願意主動提供幫助那是再好不過,
   但當他不想做這份問卷時,到底是為什麼? 我們卻沒有很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頂多覺得吃了閉門羹就算了,
   反正這種事常發生也沒什麼大不了。我想其中有部份是因為這份問卷沒有引起他的興趣,那又是為什麼?
   可能是他對於這份問卷的不了解,或者是他覺得填那種東西幹嘛,根本沒什麼用,只是浪費時間...等等,
   而我認為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可以避免的。研究者應該要讓受訪者充分了解你的研究,明白你的研究在做什麼,
   也要展現誠意,讓受訪者知道他的意見回應,對於你的研究,是很有幫助的,而且更好的是對於受訪者本身也
   有所幫助,讓他有動機去填寫問卷,當然填寫問卷的認真程度也會增加,真實性就提昇了。我想我們都知道
   這個問題,只是很少對於這個問題細節去重視去真正的付諸行動,(找到人填就不錯了,不填就算了)
   所以我認為這問題看起來小,但蠻值得去思考的。

2.再來是今天小p對於麥狗所面臨的困境給予的回饋,我記得他說很多研究發想都是來自於生活中,對於
   所發現觀察到的現象,與所學到的做對照,可能看見別人沒看見的東西,然後對此提出作一個質疑,這時候
   就要去想、去釐清,你所好奇的問題到底是什麼,然後你的研究想解決什麼問題?又可以幫助到什麼?以這樣
   不斷思考的歷程,一步一步去確定你的研究問題,然後再去找相關文獻或其他資料,進行研究。
   我想大家對於這歷程都很熟悉,但實際上做起來真的很有難度,就像滿玲老師上課一直講到的,一份研究的
   研究問題是最重要的部份,卻也是最難的部份,很多研究做出來了,結果也都分析了,但實際上追問到底它的
   研究問題到底是什麼,也許問10個人,會出現7、8種不同的答案。所以我想就像小p所說的歷程那樣,一段一
   段的去思考,而且自己要做筆記,想到什麼就趕緊寫下來,透過文字,可以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想法,把東西  
   做過一番整理,總比讓一堆東西只是在腦袋裡跑來跑去好,找到之後,就不要再三心二意,然後就做了吧!!
   我想以後我也會面臨這樣的窘境,在研究問題上繞好久,但就試著這樣的方法去做,希望可以有些幫助。


   以上是今天的心得,打好久也不知道有沒有讓大家看懂,我覺得表達能力真的很重要,要怎麼把自己的想法正
   確的表達給他人知道,而且清楚明白,這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還在學習。
   (所以上課要講話嘛不要silence...XD)真的要克服靜默這壞習慣!!!
   完畢~

wen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